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太多,不仅仅是学习方面,更会是孩子的性格,处世,格局等等。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也有一些拙见。
第一,与孩子的界限
不要把孩子当自己的私有物品,一切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做,孩子小时候,他/她是没有主张的,但是父母需要多一些理性,有意识地学习该怎么样做好父母,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喂养、大脑开发等,并给予足够的陪伴和爱,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而忽略对孩子的陪伴。长大一些后,理性观察孩子的个性,逐渐承认父母与孩子的界限,早日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观点,小孩子的目标不一定要论对错,他/她的认知来自于环境,感觉有问题时,需要改变环境而不是孩子本身。逐渐的,让孩子独立,父母退出,所谓父母之爱,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二,给孩子做正能量的榜样
要始终注意:身教远远大于言传,孩子小时候,会觉得你说什么都是对的,但并不是他/她不会观察你的一言一行,举例,孩子犯错误,你每次大吼大叫毫无理智,那么,孩子会潜意识里认为这就是处理错误事情的方式,他/她以后也会这样。并且等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认识到父母说的也不是全对,他会开始观察父母的行动,并拿父母的不足来对付你对他的言行指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个父母的职业、学历、素养不同,但是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正能量的榜样,努力、认真、客观、善良。
三,“坚持原则”
在一些事情面前,选择必须坚持,特别是孩子小时候。一方面,跟孩子确认不能触犯的底线坚决不能,甚至一些小的习惯养成方面,比如小时候的几点睡觉,看电视多长时间等,不能没有原则,不了了之。另一方面,自己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同样不能总找借口不了了之。
关于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话题,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总的来说最好的教育是不教的教育,孩子生来就是哲学家,什么都懂,只是父母认为孩子不懂。现在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懂得什么时候入场什么时候离场。0-6岁是孩子习惯、安全感等建立的最佳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但是这个时候父母常常因为忙工作,而忽略了孩子。而12岁以后,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成长的能力,需要父母慢慢离场了,这时候很多父母却又掺和孩子的事情,所谓的叛逆期也随之而来。其实,家庭教育说简单,也很简单,只要父母做好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如果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自然会做好自己。
声明:本文章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立即联系我们。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观点请到公众号“知嘛家庭教育”发表评论。
山高水长
2022-05-09 14:06:56
诗漪
2022-05-09 14:19:23
鲁轩
2022-05-09 14:23:16
顺其自然
2022-05-09 14:47:38
沈主任
2022-05-13 14:39:43
茫茫
2022-05-09 13:43:13
验证码
2022-05-09 13:49:56
我是竹韵
2022-05-16 10:28:36
铲屎官
2022-05-09 14:04:12
执笔青涩
2022-05-09 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