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叛逆期,大人该如何去和孩子沟通?怎样进行正确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TA获得超过103个赞
(1)孩子处于叛逆期,大概是几岁?一般认为是青春期,女孩从10岁开始,男孩从12岁开始。(2)家长要接受一个观点,所谓叛逆就是自主,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的主。
(3)家长要以平等心态,跟孩子沟通,要认真并且平和地倾听孩子的意见,可能很多是反对的意见,是孩子真实的心声,家长不能发怒、不能忽略,要共情、要分析。
(4)多引导,少说教。不知道怎么教育,就闭嘴,去查资料去学习。
(5)多跟班主任沟通,一起策略地引导孩子。
(6)关注孩子的朋友,判断孩子交友事宜,对于不合适的朋友,要善意提醒并提供帮助。
(7)孩子犯错误、面对问题,要和气,通过分析帮助孩子掌握解得办法,而不是指责和教训。
谢谢缴请,我接触的孩子是青春判逆期,也就是初中阶段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不再什么话都给家长说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而且在与家长有不同意见时,会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示反对。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和孩子沟通方式不恰当,很容易造成误解,而且孩子也会不大愿意认真听家长的话,做为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很重要。放下家长的架子,试着转换自己的身分,把自己当做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要求他做这做那的父母,比如以开玩笑的口吻和他交流,最近好像有心事哦,刚好我也有,不如我们交换来解决好了。尊重孩子,注意多听孩子的意见,要注意不流于说教。我不是早跟你说过,你应该这样,不妨用故事,以自己的经历过的事情来引导。这样便于理解。不要对孩子的事情追根究底,询问隐私,你需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让他觉得自由的减少对你的叛逆心理。这样孩子会把你当朋友看待,更愿意与您分享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听您的意见。这样引导孩子时会更加顺利。注意培养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观念。你不妨利用饭前或饭后的空闲时间与孩子分享一些当天看到的新闻,让孩子说说看法,这样有助于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观点。另外孩子进入叛逆期,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生冲突,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负面情绪牵引着走,这样只会让父母与孩子都很难受。平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多做一些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活动,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在教教育孩子时,才能冷静处理所有问题,给孩子带来正能量。
我们不要怕孩子叛逆,要陪孩子成长。
这个问题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孩子,我陪你一起长大,怕你不叛逆
以下为原文:
孩子青春期叛逆,相信是每个家长都将经历或正在经历的过程。
朋友和我吐槽,小学的时候,我儿子可乖了,回家就乖乖背古诗,背英语单词,一点也不要我操心,你看看现在,上初中之后,文科考的一塌糊涂,让背书还不背,跟我犟,我现在在家里有时候话都不敢说重,就怕他反抗,估计是到青春期了。
我朋友的故事应该大多数初中家长也经历过,孩子幼时乖巧省心,进入青春期,开始叛逆,反抗。
为什么是大多数家长呢?
因为还有小部分孩子可能到了高中才开始叛逆,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叛逆似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去透过现象研究本质,孩子为什么会叛逆,叛逆的本质是什么?
1.孩子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所谓叛逆,大多发生在形式运算阶段。
此时,孩子的认知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主要表现为,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以及观念上的碰撞。
2.孩子脑部发育不平衡
叛逆,某种原因上也和生理发展有关。
脑部功能中,负责社会认知和抑制冲动的大脑前额叶,从孩子2岁到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高峰,之后会缓慢发展直至20岁左右发育成熟;
而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此时开始迅速发育。
由于控制理智思考和情绪体验的不平衡发展,所以此时的孩子的情绪是敏感多变的,一旦有矛盾,就很容易情绪大爆发,这也就是很多家长在孩子青春期小心翼翼的原因,生怕说的一个小点,点燃了一个炸药包。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主导孩子成长。
在龙应台先生的《目送》中,有这么一段与母亲的经典对话,大体内容是在讲一个母亲想让儿子吃鱼,即使儿子已经表明意愿不爱吃鱼,执着的母亲还是反复地问着相似地问题,你为什么不爱吃鱼;多吃鱼的确不好,偶尔尝尝还不错;长寿的人爱吃鱼;这次加了点芹菜你试试看,等等。
终于,孩子受不了母亲的碎碎念,尝了一口鲔鱼,仍旧表明不爱吃鱼,母亲却说可能是因为是鲔鱼,下次试试鲑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问题,在整段对话中,看似是在交流,但只是母亲单方面输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翻来覆去念叨,只为儿子接受自己的推荐,没有真得听进去儿子的意愿—他不爱吃鱼。
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无效沟通,生活中永远是一方在主导,孩子的意愿不被尊重,不被平等对待,他终将会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反抗。
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主导他人生的君主
而是一个陪伴他成长的平等,开放的良师益友
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叛逆是成长的代名词,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肯定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孩子却能告诉我们,哪里不够好,哪里可能伤害到了他。
我们不应该害怕孩子叛逆,而是应该担心孩子不叛逆
孩子的叛逆不可怕,不叛逆不健康,不叛逆不成长,以平等、开放的心态来陪伴孩子渡过青春期。愿每一个孩子在经历青春期后,发育健全、人格独立。
1.需要耐心
2.需要方法
3.正确引导
4.寻找共同点
5.肯定与比较
孩子青春期,最难的其实是家长,如果做不到角色的转变,就会将孩子视作叛逆,伤人伤己。
一、正确认识叛逆期
叛逆期的正确名称是独立意识发展期,孩子不是叛逆,他只是到了他必然经历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要用欣喜和期待的心理来迎接青春期的到来,不要焦虑,焦虑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压力,不利于沟通。
二、学会闭嘴和放手
知道了这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就要顺应这个规律,可孩子营造独立自主的环境和心理空间。在交流时,将她放在与我们同等的位置上,用商量和建议的语气进行交流,并尊重他的意见。
三、运用你的智慧进行指引
孩子可能会走上你认为的歧途,如沉迷游戏、早恋等等。根据第二条,将他当做你的朋友来看待,你会怎么做?我知道的成功例子是,父亲用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戒掉了孩子的游戏,全程没有对孩子打游戏进行任何负面评价,只是帮他发现了更有趣的活动。
四、指导而不是伺候
一定要放弃事无巨细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做法,他会感觉到被控制和被轻视。父母应该是引路人而不是保姆,让他有机会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又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他做了决定,就尊重他的选择,并由他本人承担后果,只要道德没问题,就可以让他尽情试错。
最后,青春期最难的是家长,如果做不到角色的转变,就会将孩子视作叛逆,伤人伤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将挣脱父母的束缚,要去认识更宽广的世界,并且有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这时候自然会意识到父母在各个方面的局限性,不再和小时候一样觉得父母就是最强大的人,什么都懂,所以就表现出来了一种逆反的状态。逆反是大部分孩子成长的必然表现,家长要正确对待和引导切不可强行压制和惩罚。
另外成长中青春期孩子的发育受身体内部激素影响,也会表现出来这种状态,这不是孩子故意要这么做,而是身体发育造成的,家长要平和的接受这个状态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同时这个时期孩子对同龄人对自己的认可非常重视,他们需要在同学朋友中找到归属感,所以经常会因重视友情而忽略父母家人的感受,这一点父母也要理解并接受。
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短的一个时期,家长在这个时期要和孩子进行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给孩子设定界限,引导孩子也明白这是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短暂过程,表达对孩子某些不合适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接受,并陪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找到缓解逆反情绪的处理方法,鼓励孩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耐心陪孩子一起度过这个时期。
叛逆期也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的应对:首先,如果从婴儿期父母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长大后孩子的叛逆期不会很严重,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多阅读青春期相关书籍,结合自己孩子,稍加注意就好!我遇到过一个妈妈说它和他儿子从小一直关系特好,他儿子一直到跟我聊天也就是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出行叛逆期!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再者就是对叛逆期的孩子给予适当自由,家长学会慢慢放手,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情况,问题不大一般孩子自己没问父母最好不要主动提出!这样他们反而觉得父母很民主,愿意和父母沟通!最后一点就是孩子在叛逆期,可以让孩子和他们喜欢交流亲人或者好朋友多交流。刘墉先生的书对青少年帮助比较大,他把教育自己孩子的心得还有叛逆期和孩子的对话都整理成书籍,我们家长可以在孩子叛逆期时候送给他们刘墉先生的书籍,他可以看看别的孩子怎么度过青春期,别的父母又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受益颇多!
叛逆期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去度过,度过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成长的孩子,更懂事的孩子!
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家长时常是与孩子处在对立面的角度。双方经常是营垒高筑,相互对抗,在这样的一种敌对的气氛中,要想达到良性沟通就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转换营地统一战线
叛逆期的孩子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喜欢与家长对立,一旦与家长站在对立面时,就别想让孩子再听进去你所说的话。每当家长发现这一问题时,都会让孩子转换营地站到父母这边来,这就会形成长时间的对抗。
父母要学会主动的站在孩子的那一边,与他们形成联盟,统一战线。若不深入“敌人”内部怎能达到转换与改变的作用。
二、保护性撞墙法
针对孩子强烈的叛逆不听话的行为,只要是不特别危险的家长都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选择的去做,这期间家长要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保证孩子的安全。
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个后果,在事情中真正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选择的错误,让孩子自已觉醒,自已回想当初父母给预料的结果就是如此。这样孩子才会从内心深处去佩服自己父母的远见卓识,下一次他会主动去请教父母的意见,也会主动的选择去听从父母的意见。
叛逆期的孩子大部分自我意识都很强,他们喜欢自己主动、自觉的选择,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喜欢别人的强迫与命令,只要是强迫命令的都会让他们反感,他们此时会陷在这个情绪中而不去做结果性的分辩,无论这事是对是错他们都会选择不听,甚至明知道会失败也会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目的就是要宣布自我的决定权和自我的独立性。
三、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失败
当孩子得到了我们预料的失败结果时,家长切记不要嘲笑讥讽孩子,如:“我就说你不行吧”“不听话失败了吧,活该”“叫你不听话,都是你自找的”等等,这样的话语从家长的本意来说是好的,想要让孩子记住这次的教训下次要听话不要再范错误。这样的话语只会加重孩子逆反的心理和对抗的力量,丝毫不会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
家长每次这样数落过后,孩子并未有什么记性,下次还是仍然的去做你不让她做的事情,仍然不听家长的劝告,仍然的与家长对抗,当你说“上次你不听话就失败了,难道不记得了,”他会回你,“这次绝对不会失败或是我就做给你看,我一定能成功。”孩子将反驳家长与对抗家长作为了成功的一种标志时,就真正的形成了两营对垒的局面。
所以面对孩子的挫败,家长要及时做孩子的安慰者、帮助者、支持者、信任者。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因无知导致的失败的结局,将失败的事情进行外归因,如:经验不足之类的而不要做内归因说孩子本身的能力不行,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越是叛逆的孩子心理的需求就越大,家长此时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陪伴他们,找到他们的需求点一切就都好解决了。
已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站在孩子的位置替孩子考虑,有些事情不要强势反对,要给他讲明白列害关系之后,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尊重孩子的决定,在不触犯法律等情况下,让孩子不断的去尝试,尝试之后自己就知道了结果,有时候你不让他自己去体会他是不知道的怎样,一直会想去做等等,因为你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是好奇,就越想去做,那样你还不如让他尝试,尝试后断了原有的念像,他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历练一下也好,在经历中成长……
遇到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很多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基本不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只想着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个悖论,因为不知道原因就不可能解决问题!
叛逆期,客观讲,是一个缺少尊重的说法,这里面很明显地包含着家长的主观偏见,即不听服从家长的管教就是叛逆。这里有明显的思想偏颇,试问一下:孩子为什么非要服从家长的管教呢?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的管教呢?
孩子为什么非要服从家长的管教呢?大多家长的理由都一致——我说的是对的,我是为了孩子好。请问:孩子难道不知道您说的是对的吗?孩子不知道您是为了孩子好吗?都知道!
那为什么孩子知道您说的是对的还是不服从管教?为什么孩子知道您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不服从管教?
核心原因在家长,不在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的管教呢?原因有三:
第一,忍不了强势。大多家长痴迷于自己现在的经验丰富,忘了自己现在的经验取得的过程,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总想着自己说的这么正确,孩子应该感激涕零地完全接受、全部照办——试问:您在孩子的年纪能做到完全接受、全部照办吗?
第二,受不了叨叨。孩子做的什么都是错的,整天盯着孩子的毛病,完全忽视孩子的努力、进步,自己的那一套话整天重复,孩子都倒背如流——想想:您在孩子的年龄是不是也经历过这种折磨?当时您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现在又要强加给自己的孩子?
第三,得不到尊重。孩子没有发言权,一直处在家长的强势“指导”当中,孩子自己的独立意识激励着孩子要有自己的观点,但基本没有表述的权利或机会——孩子的观点可能有瑕疵,但这是正常的,没有人会永远做正确的事情,倾听孩子的表述,尊重孩子的意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是家长的本职。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却经常性地将孩子的错误到处宣扬——为什么?是在表示家长的水平比孩子高吗?
不多说了,希望能对您有所助益。
孩子在叛逆期,应该注意:不要打骂、责怪、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生活环境,要有耐心、多多陪陪孩子,一切都会好的
青春叛逆期就是在探索我是谁的过程。叛逆是有利的,并不是洪水猛兽。小时候过于管控必然遭来更严重的叛逆,小时候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就会愿意敞开,但也不代表不会叛逆,毕竟这个年龄段就是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和父母不是一个时代的,也聊不到一起了,看问题的角度和宽度都不一样了。突然想到我自己青春期也很叛逆,女孩子的叛逆更多是早恋,不和父母说话。男孩子可能就是吵架,打游戏了。作为过来人,都希望父母少说话,少管教,多支持。探讨一下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记不要评判,不要下结论,不要比较,不要讽刺挖苦,带着祝福和信任就好。家长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说实话叛逆期的孩子内在是有很多冲突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到底要怎么做,多倾听吧,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声明:本文章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立即联系我们。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观点请到公众号“知嘛家庭教育”发表评论。
语霏霏
2022-06-24 14:47:14
yghyyl
2022-07-27 15:21:44
久念18
2022-07-22 15:32:00
吃饱了有事干0
2022-07-08 14:33:36
栗子山芋
2022-07-27 15:29:20
一目道然
2022-06-23 09:22:39
坦率的瘦肉
2022-06-20 14:18:54
远方的夕
2022-07-18 13:19:00
明天709
2022-07-08 09:43:30
寻杏访柳
2022-07-06 09:46:26
玟妈妈爱宝贝
2022-07-15 14:33:45
喵酱733
2022-06-22 15:08:36
一叶知秋p7z
2022-07-15 15:42:16
weiqihang54
2022-07-27 15:27:06
星期八都在加班
2022-07-27 16:12:26
小女人的玫瑰梦
2022-06-24 13:10:22
清正1
2022-06-22 09:28:59
不萌不美又怎样1
2022-06-17 11:41:15
ukg88
2022-07-11 09:33:44
老陈家1
2022-07-07 11:15:36
破东风552
2022-06-23 15:48:56
醉酒不清醒
2022-07-08 14:55:06
天良S
2022-06-20 09:46:34
乘风破浪的姐姐M
2022-07-28 13:06:00
结客少年行
2022-07-27 15:51:24
不知道QCK
2022-07-27 15:25:06
随风潜入夜123
2022-06-15 15:37:54
Levis5
2022-06-21 09:56:54
默契325
2022-07-28 13:19:00
九打生蚝
2022-06-23 13:45:12
2022-07-26 14:16:35
2022-06-21 10:16:25
2022-07-28 09:51:12
2022-06-27 13:37:33
2022-07-25 17:27:02
2022-07-27 10:55:59
2022-07-24 00:46:24
2022-06-09 10:04:52
2022-07-15 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