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起玩耍,磕碰很常见,可总有个别家长不依不饶:您咋看?
TA获得超过104个赞
我妈一个朋友的儿子,比我小一级,小时候还是可以经常见面的。
但凡他和别人发生争执,他妈妈和奶奶都会站在他那边,后来发展成了他欺负了别人,他特别喜欢咬人,他奶奶还是指责别人家的孩子去惹他家孩子。还记得有一次他咬了我弟弟,虽然没出血,他奶奶向我妈妈告状,我带了几个朋友就把他揍了一顿。
那他现在怎么样了呢?
在职高辍学(被别人欺负)后一直呆在家里,玩玩手机,也不出去,他妈妈奶奶都觉得他很乖。
二十多岁了,父母有点小钱,给他开了一个手机店,就天天坐在店里,选址不是很好,上次路过2020年了招牌广告还是18年的。一年365天,天天在店里,出个远门估计都不会订酒店。
孩子之间产生摩擦,家长究竟该不该介入?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小公园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会产生一些矛盾。一起搭积木,你碰倒了我的积木,一起滑滑梯,你比我多玩了一次,这个时候父母是不应该接入的。
对于这些简单的玩具上的冲撞,有你来我往的,不是单方面欺凌弱小的,孩子之间自有他们的处理的方式,孩子之间也会讲道理的,父母要教会他们的是,让别人产生了不变要道歉,自己被欺负了要学会和同学沟通,解决不了的告诉老师和父母。多给孩子一些信任。
但是如果这个行为已经成为了校园霸凌,无论孩子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家长都要尽快介入。
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有一次回家妈妈发现他衣服里面都是沙,说是有小朋友把沙从他脖子灌进去,妈妈并没有介入,而是给他的书包里装了很多零食,让他分给小朋友,事实上的结果是,小朋友们不仅没有罢休,而且常常问他要零食吃。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却依旧不能和同学处好关系。
面对这种行为,单方面欺负,没有你来我往的,父母要介入。
别的家长介入,我要不要介入帮帮孩子?
当别的孩子的家长介入时,你也要赶紧介入,这是我的观点。
想象一个场景,在办公室里,两个刚打完架的孩子,一个孩子的父母在那里不停地帮自己的孩子说话,另一个孩子孤零零的站在那里,或者和家长一起沉默站着,孩子心里是什么感觉?
除非你有足够的自信,你孩子也有足够的底气,你相信孩子不会受伤,不然作为普通人,你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至少让他明白,他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他的。
介入不一定是要像泼妇一样破口大骂,最好也不要对孩子进行攻击,礼貌的让对方的平静下来,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这不一定会对对方父母产生果效,但一定会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保护。
孩子之间有矛盾,有摩擦,有磕磕碰碰很正常,作为父母,就是看着孩子在磕磕碰碰中越走越远。
尽量避免发生冲突,让着点没什么……
你要是遇到这种家长,就给他说,你要是不想扣到你的孩子,就把你的孩子关在家里吧。
你都说是个别了,你管不了你不能理他远点啊。就让那个别的跟个别的玩去吧
这种不讲道理的家长,没必要多费口舌,如果不行就直接报警吧!
这样的家长本身人品就有问题的,跟他们讲道理没有意义,知道吧!
如果孩子打人了
1、先道歉
如果你的孩子先动手打了别人,那就是过错更多的一方,不管是不是故意的,都是有错在先。
这个时候,你应该赶紧替孩子道歉,安抚对方家长,姿态要低,道歉要诚恳,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进一步的冲突,毕竟大部分的家长也都是通情达理的。
绝不要包庇孩子,这样根本不能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孩子知道犯错之后爸妈会帮ta兜着,那以后一定会肆无忌惮的再犯。
2、安抚孩子情绪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后都会批评教育孩子。批评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要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再批评说教,不然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一般孩子打人后,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哭,自己内心也是会内疚的,会害怕惩罚。所以家长首先要控制到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
3、教育孩子
仅仅道歉是没用的,不然要法律干嘛,教育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做让别人不舒服的事才是关键。
别总拿孩子还小来替他开脱,其实我们都深知他们已经到了认识错误的年纪了。也别在拿等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来安慰自己了,你不好好教育他永远不会懂事!
如果孩子被打了
1、查看孩子伤势
如果孩子被打了,作为父母肯定是要炸毛的,可是就算再愤怒,第一时间也要先检查一下孩子的伤势。
如果孩子只是一点皮外伤,那家长也不要上纲上线,直接让孩子自己解决吧。孩子有自己的相处模式,我们家长不也希望孩子能更自立嘛。
2、让孩子感到公平
如果孩子伤势比较严重,那一定要和对方监护人沟通,一起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检查,也要求对方孩子道歉,避免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当然不能以暴制暴,如果直接跑过去对小孩动手动脚,可能会把你自己的孩子吓到。
虽说孩子天生就爱打打闹闹,难免会出现一些肢体上的冲突,但是家长是可以把风险降低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每次外出我都会提前给儿子打预防针,告诉他公众场合玩具是大家的,不小心碰到人要说对不起的;在他玩玩具的时候,我也不会低头玩手机刷朋友圈,不仅是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更能在儿子看向我的时候,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所谓父母,不过是给了孩子生命,又会为了孩子拼命的人。
回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啊!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也要理解人家父母的心。
告诉孩子如果伤到别人是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不是有父母一味的去解决。
告诉他如果是自己的错,必须要主动向别人道歉。如果出现费用问题,可以和孩子把账算算清楚,等秋后算账。
目的让他知道是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可以再犯。
就比如孩子拿家里的钱偷偷去用,没有告知家长。
我们可以告诉他,要带他去警察局,也可以小小地吓唬一下,说要报警,让警察来抓他。
等等之类犯错误要承担后果的事件,在生活中我们都要这样慢慢教导他,时间长了会有所效果的。
总得来说,孩子上学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我们家乡首先要找自身的原因,这样事情就好解决多了。
人与人之间,你对我客气,我也不会对你坏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要知道不依不饶型家长的心理,为什么会不依不饶?我一认为有3点原因,一是对方认为自己占理,二是对方认为孩子吃了亏,三是对方心里不平衡。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首先解决第1个问题,对方认为自己占理。
不可否,认事情发生了,我们作为过错方确实不占理,但对方家长又揪着理不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作为事件本身的过错方,孩子与家长都应该拿出应有的诚意,给对方以诚挚的道歉,当然啊,对方可能会拿着这种道歉,不以为然,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最基本的。如果需要看医生的话,还是要看医生的。
2.寻求舆论的帮助,让舆论的天平倒向我们这边。让对方本来的战力变成不讲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做,一班一个班会有一个家长群,如果家长都在这个群里的话,你和孩子可以录一个视频,来表达你们的歉意。这种公开的歉意,一是可以让对方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二是可以让别的家长看出我们的大度。如果对方家长还依旧不依不饶的话,其他家长会站出来为你说话。因为大部分的家长都是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都是能理解你的。同时会让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小。如果别的家长看到对方的家长是这样无理的话,也会对他们敬而远之。
3.寻求班主任老师帮助。
班主任会以大局为重,尽快的平息这件事情。
其次解决对方认为孩子吃亏的问题。
这种家长拿着孩子作为心肝宝贝,被溺爱的不行,一点亏也吃不得。那么现在怎么办呢?
1.明确中事件中我们孩子也吃了亏,任何问题不可能是单方的问题。
2.对对方孩子吃的亏可以物质补偿,比如买个礼物,玩具。游乐场门票等。
三是对方心里不平衡的问题解决,总想发火。
这种情况要让对方得到心理补偿。这种情况可以让对方家长提出明确的解决办法,能用物质解决的钱解决的,我认为都是比较好解决的问题。这种人爱占便宜,你不让他占点便宜,他是不会罢休的。与其让对方搞得身心疲惫,不如破财免灾。当然我们也是有底线的,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范围,我们也可以选择拒绝。
以上三点行不通怎么办?
告诉对方,我们的歉意已经非常明确的表达了。如果你依旧不能接受,我有懂法律的朋友,可以帮我解决,你的许多语言已经录音作为证据。
如果对方就被恐吓到,那事情就到此为止。如果对方依旧不依不饶,我们就得真的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你和孩子的尊严。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当对方发现自己占的理并不那么理所应当后,同时让对方的火一点点降下来。事情就会慢慢解决。
在处理这件事情的同时,也同时要注意孩子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一味的去责备孩子。这毕竟更多是对方家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就不多说了,这个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这样的家长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并不少见。
我就认识一个特别厉害的阿姨,她对她的小孩就是属于那种爱护过头的家长。一旦和别人发生矛盾,她都会不分青红皂白,总是会向着自己的孩子,跟别人要挣个长短出来。我想也许就是她这种特别爱护的状态,她的几个孩子大概也是因为背后有个这么强悍的妈撑腰,都属于那种特别不省心的。从小就爱在外面惹各种事,她也是不厌其烦的为几个孩子解决各种麻烦。
可想而知,她的几个孩子一直到长大成年,也没有一个让她省过心。她自己有时候也很疑惑为什么几个孩子都不听话,总是各种惹事,在家跟她也是各种作对!但是别人有时候隐晦的劝她,不要那么宠溺孩子的时候,她也听不进去,也感觉不到自己在宠溺孩子,反而觉得自己对孩子也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对孩子也算不上宠溺!
现在那个阿姨年龄也是很大了,但是还在继续忙着宠溺下一代,而她的孩子们也依然还是各种不省心。那个阿姨是宠溺大了儿女,又在忙着继续宠溺孙辈!现在她的孙子们也是让人一言难尽。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有长远目光的家长就会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最后绕过的其实是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后代。如果经常跟人斤斤计较,最后计较进去的也只是自己的人生!
看对方想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处理事情的方法,能平息最好
小孩子之间的打闹,大人最好少参合,有时候大人为了小孩在争吵,反而小孩到玩到一起了,所以小孩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
声明:本文章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立即联系我们。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观点请到公众号“知嘛家庭教育”发表评论。
迷途丶Y
2022-07-18 17:08:36
半米阳光单
2022-07-25 12:42:12
没有好坏之分
2022-06-27 13:44:03
平淡无奇3
2022-07-08 09:15:38
山间小溪
2022-07-18 16:21:06
蔚蓝之海1
2022-06-22 12:03:40
charles1618
2022-06-20 10:50:33
壹壹壹零贰贰
2022-06-27 12:20:06
秦淮355
2022-07-20 16:34:32
轩雅居主人
2022-07-16 09:40:40
简zhi
2022-06-13 10:24:00
今天就行
2022-07-24 14:53:28
失眠的人2020
2022-06-15 09:44:18
孙忆卓
2022-07-24 13:16:34
柴九11
2022-06-15 14:12:48
吃鸡女兵哇ad
2022-06-23 13:27:20
刘莞瑜
2022-07-24 13:19:33
小雁南飞2017
2022-07-27 16:29:26
有奇迹再现
2022-07-20 10:04:54
一颗善良的心1
2022-07-28 12:01:00
十年老兵2021
2022-07-08 11:58:18
谢金兵
2022-06-22 09:58:09
我是传奇fang
2022-07-08 09:36:11
30977820tp
2022-07-17 09:00:52
FEN620
2022-07-24 15:40:04
特别的你2021
2022-07-28 09:39:44
洋葱有心2021
2022-06-22 11:55:28
springqi0419
2022-07-08 09:43:46
123456789j2016
2022-06-24 15:35:32
清平乐ZZ2017
2022-07-25 17:14:23
2022-06-23 16:02:16
2022-06-23 15:54:23
2022-07-08 10:58:24
2022-07-20 15:14:24
2022-07-21 16:12:04
2022-06-21 10:27:38
2022-07-08 09:21:54
2022-06-21 17:15:59
2022-06-23 1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