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孩子为什么那么不抗压?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家庭教育,保护的太好了,不让受委屈
以前是散养,自理能力强,现在是圈养,
溺爱,没有或很少受苦,缺少磨练炼,很少受批评,太顺了。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优越,家长不会让孩子受到委屈。就像温室大棚里的花一样,没有经历过大风和冷空气,格外娇弱,遇到环境稍微改变一点就会受不了。
我觉得应该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花时间主动让孩子去艰苦的环境去锻炼,让他们在身体和精神上都真正的强壮起来。
小孩不抗压当然主要是家长和社会合力造成的,他从小是两代人的呵护中长大,没有什么经历让他去接受成长考验,父母基本包办了。所以不能怪小孩不抗压。
从何时起,我们的国家富起来了。
富有的国家真是好,国际待遇提高,国民生活提高,国家建设提高,国民工作效率提高。
国家富了,飞速发展着,我们也被挟裹飞速向前。
创业发展打工挣钱,脱贫致富努力成功。每个人都在尽心尽力努力改变不甘的现状,每个人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地挣钱。
成功,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光环,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有钱,成了成功的代名词,一切向前,一切向前,一切都是钱说了算。
上班的不甘心拿死工资,下海捞大鱼去了;家里赋闲的不甘心跑到远远的城市打工去了;拿死工资的不甘心下班时间开始干其他的挣外快去了;创业的老版不甘心开始给员工培养企业文化,灌输奉献灌输价值灌输996的高能量了;
我们的社会习风,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这种社会风并不只是成年人的游戏,也无可例外波及到了孩子。
小小身板,开始起早贪黑上各种特长班,艺术班,奥数班,英语班,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身体劳累的同时,精神上更是被各种灌输人要努力要奋斗,努力的孩子才会有面包吃。
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凭什么不努力?
我们的精英教育,可真是成名要趁早,教育要趁早啊。
抬眼四看,我们处于一个”被成功“的密不透风的网。我们都在这个网里挣扎,不论大人,幼儿或者一个17岁的孩子。
条件好了,孩子抗压力不行了?
首先这种说法的前提条件并不正确,只能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物质条件好了,然鹅人的精神层次,并没有比过去好多少,而且可以确定地是,人的精神层面反而是太狭隘太偏颇太单一化了。也因而可以说,人的精神反而是太匮乏了。
人是动物,是精神动物,人需要感情,需要精神支柱,这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立而不倒,成为世界主宰的根本所在。
而人,在追求利益,追求金钱,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忘掉了自己是需要情感支撑,和精神支撑的。人对自己,可以苛刻到忽略感情,但是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情感的呵护和庇佑,是灾难。
人性是贪婪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训自始至终在阐明人性方面都是真理般的存在。
现今社会,国家定下改革开放的基调,定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挣钱被光明正大提出来,被冠以最高成功者的光环和荣耀。人贪恋财富的天性得到了最光明正大的拥捧和肯定。
谈钱不再是小心翼翼的事,不再是藏在心底暗暗较劲的事,不再是偷偷摸摸不可启齿的事。
一切都可以光明正大的拿钱来谈,一切也可以光明正大的拿钱来衡量。不论品性,不论才华,不论能力,甚至你的爱,你的感情,都可以光明正大拿钱来来一一衡量和考究。
挣不来钱,你没能力;不给我钱,你不爱我,甚至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可以拿钱来代替。
为了钱,父母可以心安理得去忙,并声称我们都是为了你,为了你的未来。只是现在尚且已经顾不及了,还谈什么未来?
孩子懂得一点道理,就开始接收人要成功的教育。大人忙着挣钱,根本没时间陪孩子。聊天,玩游戏。一切和挣钱无关的,都成了多余,成了无用,成了孩子心中高不可攀的一份奢侈。
一个内心从没有得到呵护和疼爱的孩子,一个只是被敦促,被要求,被各种呵责和无止境训斥填充的孩子,拿什么来抵抗风险,拿什么来抵抗压力?
以钱论英雄的社会,孩子的内心怎能笃定?
一个人成熟与否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经历过什么。现在城市的孩子,每日都活在父母的保护下,没有经历过挫折,怎么会成长?
没练过拳击能打拳击吗?没经历过磨砺能抗压吗?
首先,孩子一遇到什么问题家长就先冲到前面或者直接就替孩子解决了,没有养成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由于现在孩子在家都是个宝,要啥父母就会给啥,对孩子百依百顺,这也会让孩子的承压能力不强。总的来说呢,孩子被父母保护的太好
这个话题是一大难题,就在高考前几天我们老家有一个孩子就跳河自杀了,说是压力太大了,真搞不懂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像我们也是那个年龄过来的。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其他方面遇到什么事没有想过要自杀
家长照顾关心太多,容不得孩子一点点委屈,本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家长均予以代劳,让孩子有一种坐享其成而不劳而获,受不得一点委屈,到了社会上稍有不顺,立马惊慌失措而不知如何应付和化解,这应该是教育的缺失,家长,学校,社会,孩子自身都有问题。
声明:本文章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请立即联系我们。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观点请到公众号“知嘛家庭教育”发表评论。
2022-06-14 11:19:39
2022-06-16 15:52:57
2022-06-16 09:30:00
2022-06-07 10:53:02
2022-06-20 14:12:56
2022-05-09 16:13:15
2022-06-08 15:25:55
2022-06-20 14:25:52
2022-05-31 10:28:22